作者:富叔
在职场和生活中,光靠埋头苦干、才华横溢,并不一定能脱颖而出。
真正能逆袭的人,往往有一个共同点:读懂人性,顺应人性,驾驭人性。
在中国历史上,最能说明这个道理的人,叫曾国藩。
这个湖南农家子弟,一生开局无比“笨拙”:
科举屡战屡败,前前后后七次才考中进士;
官场上说话直,被讥讽为“曾剃头”;
打仗更是个“门外汉”,刚带兵时连营盘都摆不对,被太平军打得一败涂地。
换成普通人,这样的开局大概率就是“废了”。
但曾国藩硬是从一个屡败屡挫的“窝 囊废”,熬成了“中兴第一名臣”。
展开剩余86%靠的是什么?
不是天赋,也不是运气,而是对“人性”的洞察与顺应。
“水至清则无鱼,人至察则无徒”
1850年,年仅20岁的咸丰皇帝登基,满腔热血,急于有所作为。
他下令“求言”,鼓励群臣畅所欲言。
曾国藩听后振奋不已:好机会来了!终于遇到一位励精图治的明君。
于是,他挥笔连上数道奏折:
指出朝臣遇事推诿,小事斤斤计较,大事敷衍塞责。
批评地方官员拖沓虚伪,热衷表面功夫,不办实事。
奏折一出,得罪了大半朝堂。
原本的朋友避而远之,连曾经提携过他的人也暗暗咬牙。
可笑的是,咸丰只是三分钟热度,表面称赞几句,转头束之高阁。
曾国藩不服,又写奏折直指皇帝本人:“要革除积弊,您得率先改变。”
咸丰一看,心里也恼火。
不到两年,曾国藩成了满朝公敌。
后来,他在长沙筹建团练,依旧锋芒毕露,得罪绿营,结果差点丢了命,被迫搬到衡阳。
但湘军需要军饷,他只得再找地方同僚帮忙,结果大家冷眼旁观,给他使绊子。
三年时间,几万湘军,竟只筹到不到两万两银子。
本着“为大家好”,结果四处得罪人,这是怎么回事?
古话说得好:“水至清则无鱼,人至察则无徒。”
水太清澈,鱼无法栖息;人若过于苛责,朋友自然离散。
一个人若想走远,就要学会容人之短,取人之长。
“读懂人心,才能成就自己”
与曾国藩性格相反的,是晚清另一位重臣——胡林翼。
两人志同道合,但脾气南辕北辙。
胡林翼最大特点:会来事,会读人心。
1855年,他出任湖北巡抚。朝廷却故意让能力远不如他的官文压他一头,意图挑拨内耗。
换作别人,恐怕心生怨气。但胡林翼却聪明地选择“攻略上官”:所有功劳,推给官文。
官文爱铺张买东西,没钱,他就自掏腰包补上。
甚至让母亲收官文爱妾为义女,亲如一家。
久而久之,官文对胡林翼言听计从,比他还积极。
后来曾国藩失势被罢官,胡林翼不仅收留湘军,还托官文多次替他上奏保荐。
史书评价:官文身为上司,竟被胡林翼“左右之”。
胡林翼看待人性,不是挑毛病,而是善加利用。
就连曾国藩安排弟弟曾国荃在要职时,他也不挑破,反而积极替曾国荃争取功劳。
他明白:人性本私,顺应比对抗更有力。
后来胡林翼病逝,曾国藩悲恸难当,久久不能释怀。
正如《人性的弱点》所言:“理解别人心里想要什么,你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。”
真正的高手:能容别人,也能管自己
被革职在家那几年,曾国藩读庄子,反思过往。
他在信件里看见了一个固执、好挑刺、过于刚强的自己。
这样的性格,怎会有人愿意亲近?
于是他下定决心改变。
出征前,他主动给各地官员写信,请求指点。
到长沙,他带礼挨个拜访,就连小小县衙也不落下。
收到来信,必亲笔回复,绝不怠慢。
给咸丰写信,自称“才质凡陋”,感谢皇恩浩荡,表示必竭力报效。
这位昔日的“刺头”,学会了低头。他开始理解同僚的难处,也接受人性的自私。
曾国藩由此修复关系,得到各方支持。
湘军的运转,也越来越顺畅。
“眼里能容人,别人才容得下你。”
包容缺点,不是妥协,而是成熟。
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因果,都要走自己的弯路。
人性有善有恶,与其介入别人的因果,招人心烦,不如先修炼自己。
读懂人性、顺应人性、驾驭人性。
看到人性之善,大加赞扬,说别人想听的话。
遇到人性之恶,不触及自己利益,就学会闭嘴,多些包容,来点攻略,化为自己的助力阶梯。
作者简介:富叔,一个人要想成功,你都需要一种能力来支撑你做好自己,不被阻挠,不被诱惑,这就是屏蔽力,富书第4本新书已出版,你的生活,需要屏蔽力,和500万人一起升级生活认知,本文:富书,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,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,侵权必究
注:本文章图片来源网络或富书豆···包AI股票配资咨询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
发布于:江西省亿胜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